返回網站
返回網站

好文分享:隱形的風險?從長榮空服員倒下,看航空業「懲罰文化」下的慢性疲勞與飛安問題

作者:轉角國際編輯、前空服員李牧宜

原文連結

2024年瑞典醫學期刊「Journal of Air Transport Management」的《Ramp-up in the air》一文,曾針對歐洲航空業機組人員勞動條件進行研究。文中分析薪資變動、超時工作和勞資爭議如何影響空服員健康,間接成為飛航安全隱患。報告指出,47%的空服員覺得睡眠品質惡化,45%發現休息不足導致健康狀況下降,另外也有約50%的受訪空服員感到心理健康下降。尤其疫後航空業加速復甦、廉價航空公司日益崛起,各家航空公司加開許多凌晨12點至4點的「紅眼航班」與待命航班,使得機組人員面臨更長的工作時間,休息時數也遭到壓縮。

比利時根特大學的研究也發現,航空公司削減成本、追逐利潤的作法,相當於系統性地忽視安全,讓疲憊不堪的員工日益感到害怕、不敢質疑管理層。研究發現,42%的受訪機組人員認為,管理層優先考慮的是「排班」而非機上所有人員的安全。

此外,前述的瑞典醫學期刊也提到,近三分之一的飛行員和一半的空服員承認,有時自己的身體狀況並不適合飛行,但因為所屬公司的「懲罰性文化」,擔心請假會影響考績、選班和選假權益,更怕請假後下個月會被安排更加疲累的航班任務,因此常常硬撐上飛機工作。此外也有匿名空服員提到,即便長期以來疲憊不堪,明知處在不友善的勞動環境,仍逼使自己要簽下文件聲明自己身心健康、適合飛行。

訂閱
上一篇
健康是人權,航空業工會聯合爭取病假權法制化
下一篇
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「召開修法公聽會,落實監督航空業」 記者會新聞稿
 返回網站
Cookie的使用
我們使用cookie來改善瀏覽體驗、保證安全性和資料收集。一旦點擊接受,就表示你接受這些用於廣告和分析的cookie。你可以隨時更改你的cookie設定。 了解更多
全部接受
設定
全部拒絕
Cookie 設定
必要的Cookies
這些cookies支援安全性、網路管理和可訪問性等核心功能。這些cookies無法關閉。
分析性Cookies
這些cookies幫助我們更了解訪客與我們網站的互動情況,並幫助我們發現錯誤。
偏好的Cookies
這些cookies允許網站記住你的選擇,以提升功能性與個人化。
儲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