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轉載自報導者臉書專頁
34歲的孫姓長榮空服員在9月底抱病飛米蘭執勤,服勤期間身體不適,降落回台後隨即就醫,但仍在16天後不幸病逝。只是,當身體已經不舒服,為什麼她沒有請病假而是勉強自己出勤?甚至在住院期間還請家人也去看病,希望藉此提出「家庭照顧假」的請假證明?
孫姓空服員並非單一特例,「不敢臨時請假」是在長榮航空管理制度之下,空服員們長期且集體的狀態。
在長榮擔任空服員10多年的立琪(化名),有次飛歐美長程航班要回台灣時,突然發燒到40度,因為害怕臨時請假「影響太大」,她選擇看醫生、塞好幾顆藥繼續上工,在空中只要又發燒就再吞藥退燒,一落地台灣馬上掛急診住院。她比孫姓空服員幸運一些,順利在原本多排的休假日內康復,無需多請病假,只是出院隔天又要登機執勤。
但,臨時請假到底有多大影響?讓空服員選擇硬撐?
《報導者》比較華航、長榮、星宇三家國營航空公司「飛勤人員選班選假、調換班」的相關規定,訪問多名空服員說法,發現華航因罷工跟COVID-19疫情帶來制度改革,如今請病假只要經醫務部認定就不會影響選班選假資格,而星宇則是無請假扣分的規範,相較之下,長榮的加扣分規則最為複雜,也對勞動者影響範圍更大——
在長榮航基於「激勵出勤」而設計的規範中,如果空服員3個月內「才」提出特休假或臨時請病假、事假,影響的不只是其他組員工作與當月班表調整,還有未來幾個月的選班選假資格,更嚴重可能影響連動著年終獎金的考績。這讓許多人乾脆不想搞懂規則,目標就只有全勤,因為沒有全勤,就一定有權益、獎金會被扣掉。
長榮空服員告訴記者,原本連「產假、陪產假、產檢假、家庭照顧假、生理假」都被納入會影響選班選假、調班資格的假別,擔任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幹部的長榮空服員趙婕歡去年(2024)就因請生理假被取消調班資格,她遂向勞動局提出檢舉,由於《性別工作平等法》明確寫出「雇主不得視為缺勤而影響其全勤獎金、考績或為其他不利之處分」,長榮被裁罰後,今年才做出相關修改。
空職工法律顧問劉冠廷直言,當勞工開始有意識透過法律救濟後,長榮不再擋請假,而是制定出一套更精細的管理規則,讓員工不會「不能請」,只是「不敢請」。
根據長榮已公告的2026~2027年執勤日期區間,每個星期六、日都被納入「旺日」,這代表空服員只要在3個月內請一天落在週末的臨時特休,就會被鎖班表、扣考績。品璇(化名)生氣地問,「請特休參加小孩運動會、鋼琴發表會還會被公司懲罰,是我不應該生小孩嗎?難道我們的人生只剩下配合公司出勤嗎?」
長榮空服員爭取勞權之路,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,但只要社會不忘記孫姓空服員之死,不把注目的視線移開,拿著白玫瑰的他們就不是孤軍奮戰。